第470章 炮兵旅_抗战之烽火燃血
一杯八宝茶 > 抗战之烽火燃血 > 第470章 炮兵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70章 炮兵旅

  绰号毁灭者的机枪是枪械研究所近半年来最大的研究成果。

  除了研制新机枪外,枪械研究所这半年时间都在配合军工部门生产和改进中正式步骑枪、冲.锋枪、手枪。

  随行的军官每一个人都上手体验了一下毁灭者机枪,之后视察了步枪、手枪和冲.锋枪的生产线。

  莫凡的目的非常明确,那就是要让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武器装备做到自产,不再依赖日耳曼人或是布尔什维克。

  在步兵的武器装备方面,南阳行政区主要学习和模仿日耳曼人。

  视察结束之后,莫凡确定所有基础和核心的装备南阳的工厂都能够自己生产。

  除了枪械外,手雷、钢盔、火焰喷.射器等也能够自己生产了。

  军工的飞速发展让随行视察的所有军官都感到惊讶和兴奋,大家一直议论纷纷。

  上午的视察结束之后,莫凡没有停留,按照计划,他们当日下午前往汽车生产厂。

 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方面,行政区用高薪从国外聘请了一批专家和工程师。

  这些专家和工程师帮助南阳行政区建立汽车生产线,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都是日耳曼人提供的,属于交易的一部分。

  行政区已经具备了生产汽车的能力,只是相关技术人员匮乏,生产线设备仍在调试,每个月生产的汽车数量没有超过10辆。

  莫凡此来主要是看一看坦克的研究进展,日耳曼军工专家施密特先生负责部分研究。

  在施密特的建议下,南阳行政区首先从自主生产汽车开始,然后是半履带式的卡车、半履带式的装甲车、摩托车,相关的生产工艺达标,生产技术成熟之后才会逐渐运用到坦克上面。

  坦克的研究分成了多个部分,发动机、装甲、履带、火炮等等。

  莫凡参照的蓝图是布尔什维克人的T34坦克,但是他提供的部分资料对t34坦克进行了改进。

  尽管有了完善的科学资料,但是历经了三个多月,如今莫凡连坦克的影子都没有见着。

  施密特先生主持研制的半履带卡车、半履带装甲车倒是已经有了试验品,试验人员驾驶半履带卡车和装甲车跨越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。

  虽然连坦克的影子都没有见着,但是施密特先生宽慰莫凡,如今能够自主生产的半履带卡车和装甲车很快就可以列装部队,增强部队的后勤补给能力。

  莫凡勉强挤出一丝笑容,这与他设想的能够驰骋战场的钢铁巨兽相差太大。

  坦克的研究进度很慢,在视察飞机研究所之前,莫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。

  进入秘密研究基地,见到众多科研人员后,莫凡听取他们的报告,了解到飞机发动机的研制陷入困境。

  莫凡答应尽快提供一架完整的飞机给研究所做参照研究。

  莫凡视察结束之后指示行政部门继续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,尽管视察的结果有好有坏,但整体上来说是向好的。

  这也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那句话!

  必须尽早尽快在整个行政区树立起尊重科学、尊重人才的观念。

  一切的尊重都起源于足够的物质保证。

  “这一圈看下来,感觉如何?”

  当天晚上,在第一军司令部的小会议室,莫凡询问陪同他一起视察的孙可大、周泉、吴静山、杨荣等人。

  大家的激动情绪已经渐渐平复当下,认真思索着。

  参谋长周泉首先说道:

  “在我留学欧洲的那段时间里,我曾经有机会到日耳曼的工厂里参观。

 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,凡尔赛条约几乎锁死了德意志发展的可能,但是日耳曼人依然从那众多的条条框框中找出了漏洞。

  前面10年是调整时期,后10年开始高速发展,如今凡尔赛条约已经成了一张废纸。

  当下的德意志是欧洲地区工业最成熟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。

  今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军工各个部门的发展,让我心中颇为感慨。

  外族入侵,国破家亡之际,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,团结国内各个势力,同时给知识分子一个施展能力的天地。

  军队浴血厮杀、民政兢兢业业、科学家殚精竭虑,多个系统多个部门,互相配合,互为支撑,这才有了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  日耳曼人用20年的时间重新站起来,如今的我们已经走了对方大半的路程,可才过去一年时间。

  我相信接下来只要所有的同志齐心协力,不用20年,也许三五年时间我们便可让中原大地重焕新生。

  对日反击大有可为!”

  “啪啪啪…………”

  杨荣等人也有很多的话想要说,但是感觉意思已经在周泉这番话里了,便不再多言,一边颔首一边鼓掌。

  视察结束之后,莫凡对军队和行政方面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。

  1939年的主题只有两个字,

  发展!

  1月9日。

  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直属炮兵旅整编已经完成,旅长为陈国福少将,所装备的重炮皆是缴获自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一旅团。

  在部队成军的当天,所有的火炮都亮相。

  缴获的重炮有一部分给了军委会,但是剩下的装备一个炮兵旅绰绰有余。

  莫凡当天亲自来到了炮兵旅的训练场上。

  旅长陈国福少将激动地告诉莫凡,之前有些损伤的日本明治45式240毫米重榴弹炮已经修复完毕,今日将试射炮弹,检验各方面性能。

  240毫米的重榴弹炮在整个日本陆军里也不多见,当年日本人就是用两门此种火炮轰开了东北军北大营的大门。

  而当下炮兵旅修复的这一门便是其中之一。

  重榴弹炮最大的优点是威力惊人,但缺点也非常的明显,装弹慢、体型过于笨重,机动能力太弱。

  但是对于国军炮兵来说,这些都不是问题,240毫米重榴弹炮一年可以有三百天处于隐蔽状态,但是只要它出现在攻坚的战场上,必定能够将一切都摧毁。

 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最后的那一击!

  当炮弹落在地面上的时候,远处的大地好像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地震,腾起的烟尘遮天蔽日。

  炮兵旅的官兵止不住欢呼。

  然后他们又试射了120毫米加农炮、150毫米加农炮以及150毫米榴弹炮。

  所有火炮的状态都是最佳的,日本人将他们造出来后用的次数不多。

  看着远处漫天的烟尘,莫凡心中有了让汤恩伯颤抖的想法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bbbc.cc。一杯八宝茶手机版:https://m.ybbbc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